《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以这首古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或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5:58:2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以这首古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或作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以这首古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或作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以这首古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或作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以这首古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或作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川)》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青春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青春,是你王勃定格在青史上的形象。
刘昫撰《旧唐书文苑传》,说你二十八岁弃绝红尘;欧阳修编《新唐书》,称你二十九岁英年早逝。史料上有太多这样的语焉不详和互相矛盾,罗贯中、施耐庵、吴承...

全部展开

青春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青春,是你王勃定格在青史上的形象。
刘昫撰《旧唐书文苑传》,说你二十八岁弃绝红尘;欧阳修编《新唐书》,称你二十九岁英年早逝。史料上有太多这样的语焉不详和互相矛盾,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生卒年代至今不也众说纷纭吗?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讲究“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一个王朝的是非善恶无法由当代人自己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必须交付给后人与时间评说!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与聚讼。
刘昫撰《旧唐书》已是公元940年,欧阳修编定《新唐书》已是1060年,就算你王勃辞世是675年吧,他们与你都隔着几个世纪的风尘。几个世纪的风雨能消蚀多少往事,几百年的大江东去会淘尽多少风流人物,但你王勃没有被岁月掩埋,为什么?因为你有不朽的华章,有不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滕王阁序》。
且不管你活在这个世界是二十八年还是二十九春秋,总之你是不满三十个春秋就溘然长逝了。孔圣人曾回首自己的人生路,为自己画出了一条这样的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尚且年至三十才找寻到一条安身立命的道路,而你王勃呢,未至三十即才华动京师,文名播四海。
九岁时,你读到了《汉书》,那是唐代大儒颜师古作注的《汉书》。一卷《汉书》读罢,你写下了一卷《汉书指瑕》,指摘颜师古的缺失,向那个时代的经学大师叫起了板,一时传为佳话。十四岁,你上书当朝右相刘祥道,被刘祥道视为神童举荐给了唐高宗。朝堂之上,你面对君王关于时局与经济的提问,从容不迫,应对如流,被列为优等。龙颜大悦,朝散郎的冠冕就这样赐与了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少年。
高宗的第六子沛王李贤比你年少几岁(据《旧唐书》记载,他是文明元年即公元684年辞世的,时年三十二岁,由此可知,沛王生于653年。)你的才华他怎能听而不闻。沛王出于对你的仰慕,奏请父皇准许你王勃常伴他的身旁,于是你便成了沛王的修撰官。
汉代的一位佚名诗人道尽了人生的况味:“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苦短,给历史留下些什么呢?立德、立功、立言就是每一位有志之士的梦想。因而少年即志得意满,想必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应该是最值得赞美的事。怪不得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也说;“出名要趁早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你任沛王修撰官时所作的一首青春的骊歌。仿佛没有忧伤,没有怅惘,惟有三春阳光般的明媚,鹤鸣九天般的飘逸,登高望远般的博大,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

唐代的县令又称明府,县令的佐官就是县尉,人称少府,县令是正七品的官衔,少府自然是从七品的官位。你的杜姓朋友,就是这样一位即将辞别京都跋山涉水不远万里赴蜀川就职的人!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浓浓的情结——“龙城凤阙情结”。任职京都,那是一个夙愿,出入禁城,那是一种荣光。你的杜姓朋友又何尝不想在朝堂之上天子之侧一展鸿图呢,但毕竟幸运之神眷顾的只是少数人。在朋友的眼里,你王勃无疑是人们艳羡的对象。陪伴在皇子身边,对于一个人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是王佐之才,意味着青云直上,意味着一条鲜花铺就的灿烂前程在脚下延伸。
与你话别,你朋友的心中或许就带着这几份失落,脸上或许就露出这几许自卑。他落寞地与你携手走出了长安城的东门,那里有霸陵,送别的人都要在那里为远行的人设宴饯别,那里有古老的驿道,从此一别,马蹄声响,风尘扬起,就是天各一方。
如何抚慰一颗远别离的心,如何叮咛一声珍重与祝福,如何表白友谊的弥足珍贵,又如何藏起自己的优越感不伤害朋友的心?
你没有提霸桥柳,你没有赋“西风古道音尘绝”,你没有诉执手相看泪眼。饯别的酒宴上,你挥毫泼墨,起笔就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大手笔,大写意。
是啊,古老的长安曾见证过战国时干戈扰攘,曾目睹过项王的叱咤风云,曾亲历过董卓的烧杀抢掠,曾伤悼过五胡的中原纷争。古老的长安也留下了“履至尊而制****,吞二周而亡诸侯”的秦始皇的足迹,也传唱过“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汉高祖刘邦的高歌,也叹息过杨家王朝如昙花一现般的匆匆三十七年的兴亡。
如今的长安又一次定为天下的都城。又逢四海为家日,大唐的天空是湛蓝的,大唐的疆域是辽阔的。遥远的西域古国龟兹再次纳入了大唐的版图,高丽国王向长安派出了称藩的使节,岭南的广州成了大唐节度使的府第,难于上青天的蜀国剑阁古道又由大唐的将士戍守。
你王勃是青春的王勃,你生逢其时,此时的大唐也是青春的大唐。
你和朋友杜少府立于京都长安的高楼,登上骊山之巅,放眼天下。偏远的古蜀国,滔滔的岷江水,烟雾迷蒙中的岷江五渡口,都有大唐的驿站,都是大唐的诏书能够到达的地方。终军十八岁请缨于汉武帝立誓一定说服南越王系颈受降;宗悫年少抒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浩歌;班超青年志于立功西域投笔从戎。朋友年少都不贱,生逢明时,又值风华正茂,正是报国的好时光啊!

朋友就要踏上远去蜀川的路途,关山几万重,你告诉朋友远赴西南不是投荒万里,好男儿本来就该胸怀天下志在四方。
知己即将迈上通向边陲的驿道,风尘遮望眼,你叮咛朋友任职剑南不必黯然神伤,有志者本来就应坚信人生无处不青山。
你劝慰朋友,我来自山西龙门,你也来自他乡,长安都不是你我的故乡。萍水相逢,你我都是他乡之客,因而你我都是远离父母远离故乡在宦海沉浮寻找理想的人。
你向朋友诉说衷肠,也道出了自己的隐忧。朋友啊,别羡慕我常伴皇子的身旁,你是一位从七品的县尉,我也是一位从七品的朝散郎,王子身边的编修官只是一份荣耀而已。
的确如此,当时的吏部大臣李敬玄特别欣赏你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才气。另一位吏部侍郎裴行俭却说你们王杨卢骆初唐四杰“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裴行俭甚至还断言你们四人即使幸运,终其一生也只能官至七品县令而已。
你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莫非就是这种宦海诡谲难测的委婉表白?
晚于你出生的杜甫年轻时求职长安,曾坦率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朝扣富家门,暮随肥马尘。”更晚的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遭贬二十三年,也感慨过官场的倾扎与人情的叵测:“长恨人心不如水,平地等闲起波浪。”而王勃你此刻就正置身于大唐的政治漩涡的中心,以你诗人的敏感,岂能感受不到自己正如履薄冰。
王勃你此时伴随的沛王李贤正是高宗的第六子,字明允,他有八兄弟。沛王的长兄燕王李忠被诬谋反惨死贬所,二兄原王李孝病死,三兄泽王李上金因罪失了爵位,四兄许王李素节因母亲淑妃被武则天迫害至死也遭牵连被逐出京城。五兄正是当时的皇太子李弘,七弟八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李显与唐睿宗李旦。
大唐宫殿的每一重门后每天都在膨胀着一颗颗野心,每一扇窗下每天都在发酵着一个个阴谋,每一张笑脸后都掩藏着一个个杀机。
大唐立国才九年,李世民同室操戈,血溅玄武门,太子李建成倒在了李世民的弓箭之下;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为自保太子之位又与觊觎太子之位的四皇子李泰明争暗斗,结果两败俱伤;唐高宗即位后第六年,武则天进封皇后,至你王勃写作这篇送友人诗的时候,非她所生的四位皇子,即高宗的八个儿子中的前四位,非死即贬,都一一退出了未来皇位的争夺圈。
读《旧唐书》,人们会发现每一次围绕着王位的争夺中,身边都有无数的王公大臣卷入了这一场场争斗的漩涡之中。他们或出于忠诚,或出于舅甥之间的亲情,或出于政治投机与赌注。这是一场场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杀,血雨腥风中,人的一切丑陋与阴暗都被曝光了。
现在唐高宗的第五至第八个儿子,都为武则天皇后所生。五子现为皇太子,六子即沛王。无论你王勃自觉还是不自觉,都已置身于皇室的政治圈的争斗之中了,更何况你又是沛王亲自向唐高宗点明要来的人才呢?这自然会引起作为沛王的潜在政敌的格外关注。
时间为你王勃的隐忧作了最好的注解。在你写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不久,沛王与七王子周王之间有一次斗鸡的游戏,你受命为沛王写了一篇近乎游戏的文章——《戏檄周王鸡》。这本来是一场发生在十几岁的少年之间的寻常的游戏,但那一个“檄”字太刺眼了。檄文是什么?是用于晓谕、征召、声讨敌人与叛逆的文书。原本的一篇游戏文字,转眼之间便成了政敌用于攻击沛王的杀手锏了。一纸密报递到了高宗的面前,高宗震怒,你王勃便落得了一项罪名——蓄意制造诸王子之间矛盾,被无情地逐出朝廷。
宫廷就是如此险恶难测,宦海就是如此风云突变,跻身于仕林挣扎于宦海就是每天都得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在官场的争斗中难得有永久的朋友,难得有倾心的知己,笑容背后或许就是泥淖陷阱,赞美声中或许就包藏祸心。被逐出朝廷之后,你又一次遭人暗算,你收留了一位名叫曹达的逃亡的官奴,后又害怕被人告发便将此官奴杀死,结果还是被人举报,好在遇上大赦,才逃过一劫。但你的父亲却因你而受连累,被贬谪至交阯即今天的越南任一县令。人生如戏,于是便有了你不远万里去越南探望父亲的故事,于是便有了你这次远行中取道洪都(南昌)登楼赋《滕王阁序》的传奇,于是便有了你渡海溺水惊悸病终的悲剧的落幕。这些当然是后话,但这些经历使你的生命轨迹变得完整了,或许读者谁也不能忽略。
将思绪再拉回到你与杜少府长安别离的情景中吧!杜少府或许就是你难得的知己,执手相别,你王勃不由得感慨:天下之大,知己难逢,今***我一别,就是天各一方。人说子期辞世,伯牙断弦,真是千古佳话啊!那份真诚相知,多么让人神往啊!不过,尽管你我明日相隔千山万水,毕竟天底下你我还共同拥有一位知己。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尝不像比邻而居呢?我们又何必像热恋中的情人那样过分陷于离别的忧伤呢?
你与杜少府生活的国度是青春的大唐帝国,你与杜少府也正青春又年少,你怎能不以青春的名义谱一曲昂扬奋发的骊歌。
青春王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