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张《童年 》《昆虫记》的精彩片段与赏析的幻灯片 或者《昆虫记》精彩片段和赏析 要自己写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3:53:29
求一张《童年 》《昆虫记》的精彩片段与赏析的幻灯片 或者《昆虫记》精彩片段和赏析 要自己写的

求一张《童年 》《昆虫记》的精彩片段与赏析的幻灯片 或者《昆虫记》精彩片段和赏析 要自己写的
求一张《童年 》《昆虫记》的精彩片段与赏析的幻灯片 或者《昆虫记》精彩片段和赏析 要自己写的

求一张《童年 》《昆虫记》的精彩片段与赏析的幻灯片 或者《昆虫记》精彩片段和赏析 要自己写的
布鲁德X蝉,英文名“BroodX”,意思是要等X年才能孵化的蝉.BroodX蝉为北美洲独有,生活在美国东部大平原,是当地体形最大、数量最多、生长期也最长的一种.2004年5~7月,数以亿计的布鲁德X蝉破土而出,疯狂席卷了美国东部15个州.包括首都华盛顿在内的美国东部对这些特殊的“恐怖分子”严阵以待,婚礼、球赛和其他的公共活动被迫延期或改到室内举行.
  用17年的黑暗换来的是一个礼拜的光明!因为布鲁德X蝉的生命经历太奇特了,所以印象深刻地记住了它的别名而忘记了它的学名.
  脱胎换骨
  夏至过后,17年蝉的幼虫陆续爬出地面,完成一次伟大的蜕变.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那个隔着黑暗与光明的圆孔,与地面平齐,四周一点尘埃都没有,也没有泥土堆积在外面.幼虫从地下的深处上来,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门口的生路,因为当初没有门,所以它不在门口堆积尘土.
  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幼虫,在“家”的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脱皮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一簇灌木枝.它爬到上面,用前爪紧紧地握住,丝毫不动.这时,外层的皮开始由背部中央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翅膀.此时,除掉身体的最后尖端,身体的其余部分已完全蜕了出来.接下来,它会表演一套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头向下,满布花纹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连串让人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并且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把身体的尖端从鞘中脱出来.
  全部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刚蜕出来的蝉身呈半透明的绿色,很美,而濡湿的翅膀蜷缩着,像两团揉皱的卫生纸.过一段时间,蝉的躯体逐渐转黑,而翅膀却在干燥的阳光下伸展开来,清晰的翅膀美丽并且充满力量.
  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17年蝉的嘴巴更突出了:像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它以此贴紧树干、刺穿树干,用“吸管”从树皮里吸取用之不竭的汁液,以保证不停地唱歌.
  生命赞歌
  17年蝉见到光明,放开嗓子叫出第一声“知了”.它们“知了”什么?回答说什么都“知了”———知道了生命的匆匆,所以匆匆地歌唱.在那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树的绿荫中,从日出到日落,那无休无止地鼓噪所发出的声音吵得人头昏脑胀.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但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17年蝉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好压紧到身体的最小角落里.当然,要“委身”于音乐,也只好紧缩内部的器官. 只有雄蝉才具有歌唱的本领,雌蝉是没有发音功能的,但却常常将自己的翅膀弄得“啪啪……”作响,似乎是为了回应情侣的歌声.雄蝉为什么无休止地鸣唱?为光明放歌,为寻求异性,还是为了吓唬那些竞争者?
  它们在树木的柔枝上、在浓浓的树荫下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由此看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如果同伴就在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日的工夫叫喊她吧!
  17年蝉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方位变化,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恍然飞走.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仍然继续高歌,好像没事儿一样.因为,蝉是听不到的,好像一个双耳失聪的聋子,对自己所发的声音一点也感觉不到!
  在“知了”之后匆匆地交尾,17年蝉匆匆地产子.夏天要过去了,它用生命的绝唱送走了夏天,也送走了一生中最火热的季节.
  “埋藏”自己
  17年蝉把卵产在树干的细枝上.这些小枝干,垂下的很少,常常向上翘起,并且差不多已经枯死了.找到理想的树枝,蝉即用胸部尖利的工具在上面刺上一排小孔———好像是用针刺下去的,把树枝纤维撕裂,使其微微挑起.
  用放大镜能清晰地见证蝉卵的孵化过程.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在一起.鳍有些运动力,可以帮助幼虫冲出壳外,并且帮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而这恰恰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的幼虫离开小孔,立刻蜕皮,脱下的皮会产生一种线,幼虫以此附着在树枝上.它在未落地以前,就这样进行着日光浴,用腿踢着,有时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等到触须自由了,可以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在前面的能够张合其爪,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微风,就摇摆不定,在空气中翻跟斗.此时,它仍有着千重危险.只要有一丝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有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黏土上,硬得它不能钻下去.而这个弱小的动物,是如此迫切地需要藏身之地,即必须立即钻到地底下寻觅藏身之所.天气冷起来了,迟缓一些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四处寻找软土,毫无疑问,它们之中有许多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之前就死去了.如果寻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挖掘地面.从放大镜中可看见它挥动着“斧头”向下掘,并将土抛出地面.几分钟后,土穴完成,它钻下去,埋藏了自己,此后就再也看不见了.
  生命的质数
  法布尔在《昆虫记》里叹道:“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他观察的是4年蝉,不知他看到17年蝉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其实,17年蝉在地下蛰伏17年不过是一种躲避天敌的策略,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早在300多年前,17年蝉就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多年来大量的实际观测数据表明,蝉的生命周期大都为质数.比如,在北美洲北部地区其周期为17年,而在北美洲南部地区都是13年.为什么是17和13,而不是其他数字呢?
  进化论给了这个问题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科学家解释说,蝉卵孵化后,幼虫“潜伏”在地下靠植物根的汁液吸取营养,然后在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某一特定周期后钻出地面并爬上树干,此后的短短数周,它们完成产卵的使命后就结束了一生.蝉在进化过程中选择质数为生命周期,可以极大地降低在地面与天敌遭遇的几率.比如说,如果蝉的生命周期是12年,则与那些生命周期为1年、2年、3年、4年、6年及12年的天敌都可能发生遭遇,而使得种群生存受威胁,17年蝉就会因为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而被淘汰掉.这恰恰是分解质数的原理.
  2002年,德国马普学会分子生理学研究所以及智利大学的科学家们发表论文说,他们通过建立一个“猎人—猎物”的数学模型———即将蝉比作“猎物”,其天敌比作“猎人”———用数论证明了蝉选择质数作为生命周期可以稳定地保存种群数量.
  由17年蝉很容易想到我们自己.赤裸地来,两手空空地走,“潇洒走一回”,究竟为的是什么呢?为了钱吗?再多的钱也无法带走分文;为了享受吗?再大的屋子也只能睡一张床,再多的美味也只能吃一日三餐.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除了子孙后代,大概也没什么别的了.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wenqiang880522/blog/item/129433f0b822f9c17931aa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