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课后题三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6:07:17
与朱元思书课后题三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与朱元思书课后题三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与朱元思书课后题三
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与朱元思书课后题三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如果风有颜色,如果烟有光芒,或许,它们都是明净的,像是白昼里的月光.在风语低回,云雾萦绕中穿行,你也许会爱上两岸的苍翠峰峦;在烟波无忧,碧水澄明中抬首,你也许会爱上碧远的苍穹:眼前都是茫茫的苍翠深远,一色的深青浅碧,这样的天,这样的山,谁能说更偏爱谁一点呢?在富阳与桐庐的一百多里水路上,竟然就让我邂逅了这样的奇景.泼墨是绝世好画,成曲是天籁之音,这样的山水,真是天下奇绝啊.
在行舟上低首,只见满目的碧色,荡开层层轻波.这样一方碧色的砚,研了满满的墨,等着你胸中无处可发的赞叹,用千丈的深度来书写.你看那一尾尾的鱼,一粒粒的石,都争先恐后的想让你看清楚,记住这里每一点微小的美.银浪如鳞,湍流胜箭,心好像突然就轻了,轻的可以飞起来.
我借着这欲飞的心,极目远眺.两岸的高山,寒松苍翠叠枝,参差阴翳,竞相争高.重峦叠嶂,直指向天,鹰飞几不可度.如诗如画,如曲如歌.不要怪自然中没有琴弦;泉水弹奏石的清韵,善鸣的鸟嘤嘤放歌,难道不是天地绝响?更不必说山中的蝉鸣无穷,猿啼千转了.
在这繁芜迷眼的世间里,还有这样的地方吗?想必热衷于官场经济人情世故的人们,来到这里,都会忘忧流连啊.看来这样的山水,这样不沾红尘的山水,必然是有守护的.那些苍茂的树木伸出枝条,将这山水隐蔽起来,只有阳光偷偷地从隙缝中露出头来,照亮这一江碧色,赏玩这珍藏的美丽.

参考吧

四周一片宁静,远处的山和天在尚未散尽的薄雾中构成一片蔚蓝。只有一丝淡淡的曲线将它们分开。小小的船顺着江流飘荡着,优哉游哉,好像在苏州园林里玩赏着独特的游廊,而那里远不及这儿壮观;又好像在泰山漫步,欣赏着它的淳朴雄奇,而那里也不及这儿灵秀。天与山与水构成了这里独有的和谐
乘着小船飘荡在富阳至桐庐的途中,心情十分舒畅,一低头,便清晰地看见水中自由的鱼儿,就连水底的小石子也能看的很明白,毫无障碍...

全部展开

四周一片宁静,远处的山和天在尚未散尽的薄雾中构成一片蔚蓝。只有一丝淡淡的曲线将它们分开。小小的船顺着江流飘荡着,优哉游哉,好像在苏州园林里玩赏着独特的游廊,而那里远不及这儿壮观;又好像在泰山漫步,欣赏着它的淳朴雄奇,而那里也不及这儿灵秀。天与山与水构成了这里独有的和谐
乘着小船飘荡在富阳至桐庐的途中,心情十分舒畅,一低头,便清晰地看见水中自由的鱼儿,就连水底的小石子也能看的很明白,毫无障碍。 往前,可见一雄奇景观,没错!是瀑布。它从高处落下来,速度之快,犹如箭一般。落下来的水流撞击在石头上,就像飞奔的马。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好像是一位粗心的画家把深浅不一的绿色不均地涂抹在质朴仁厚的山上,有时露出几块裸露的岩石,也许是那位大师不经心地留下的一块充满幻想的空白吧!山脉连绵起伏,把自己的宽阔高远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游人,看到这景色,也使人的心中不觉摆脱了尘世的烦恼,豁然开朗。
山下便是乖巧而又顽皮的江水。江水呈青白色,时时跃起雪一般的浪花,又迅速跳下去,与船下的水融合,只留下一点点细碎的泡沬。江水清澈见底,水里面有鱼在追逐嬉戏。水面有鸟在拍打着翅膀,叫着闹着去捕鱼。
江水撞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声音,鸟儿们在枝头高歌,唱出嘤嘤地婉转曲,蝉也忍不住的要唱上几句,它清了清嗓子,长久不断地叫着,连猿猴也受了影响,跟着叫个不停,它们一同谱出一首大自然交响曲。
不知不觉中,抬头望去,山已换了模样。船亦渐行渐远,树枝摇曳,那是在与客人做最后的告别……

收起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

全部展开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收起

啊,美丽的富春江
富春,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啊!富春江一端在雄伟巍峨的黄山脚下流过,一端又牵着那堪称是人间仙境的西子湖畔。富春江的水,清澈见底,时而湍急,时而平静;而富春江畔的山,有的高耸入云,有的连绵不断。啊,这就是美丽的富春江!
此时,我细细地品读着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自己也仿佛置身于那一片令人魂牵萦绕的山水之中了……
我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了富春江的黄昏,弄一叶扁舟...

全部展开

啊,美丽的富春江
富春,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啊!富春江一端在雄伟巍峨的黄山脚下流过,一端又牵着那堪称是人间仙境的西子湖畔。富春江的水,清澈见底,时而湍急,时而平静;而富春江畔的山,有的高耸入云,有的连绵不断。啊,这就是美丽的富春江!
此时,我细细地品读着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自己也仿佛置身于那一片令人魂牵萦绕的山水之中了……
我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了富春江的黄昏,弄一叶扁舟,坐在舟尾,煮一壶茗茶,望着那一望无际荡漾着涟漪的江面,别有一番韵味。那黄昏中燃烧未尽的太阳将她最后的光芒射向了富春江的水面上,那火一般的晚霞荡漾在江面上,整个江面映出了太阳红彤彤的影子,水中好像盛开着一朵艳丽的牡丹,与此起彼佛的水波相映成趣,显得格外地妖娆。到了水流湍急的地方,一叶小舟在水中自由地飘荡,真是“任意东西”,好不爽快!漫漫富春江之上,望这自由不羁的一叶孤舟,那放诞浪荡的江水,呵,真想痛饮一杯!黄昏中的江面上,回荡着“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朗朗笑声,是啊,这江、这水、这山、这景、这自然,不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知己吗?醉了,就任这小舟在下游的江面上缓缓飘荡,扑向自然的怀抱,躺在江面上小睡一晌,不也能感受到人生的哲理吗?
停船靠岸,望那一座座高山直上云霄,巍峨高耸,有的负势竞上,有的争高直指。远眺苍茫的山峦,近看脚下渊源流长、一望无尽的江水,这山水之间寄托了多少英雄豪杰的报国之志;又沉浸了多少文人墨客忧国思乡之泪……有多少放诞不羁的灵魂,又有多少寂寞孤独的心灵啊!
“连娟落日依山尽,寂寞寒湖蘸岸平。要识放翁新得意,蓼花多处钓舟横。”这是陆游失意后为富春江写的一首诗,白首为功名,他也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了呀!
富春那的轩邈的山,有刚毅,有放诞,还有沉稳。富春那的缥碧的江水,时而令人有海阔天空之想,时而又令人仿佛进入了那纸醉金迷之境。这缥缈的江水是富春清澈的双眸,有一抹温柔、又有几许自由和不羁,又饱含着沉稳、刚毅,但更多的还是历经沧桑后的伤怀,啊!这美丽的富春江,她的美也许正在于她那明眸中一丝淡淡的哀愁吧……
同学,对不起,写得有点多,麻烦你自己删一点吧!这完全是本人原创

收起

在行舟上低首,只见满目的碧色,荡开层层轻波。这样一方碧色的砚,研了满满的墨,等着你胸中无处可发的赞叹,用千丈的深度来书写。你看那一尾尾的鱼,一粒粒的石,都争先恐后的想让你看清楚,记住这里每一点微小的美。银浪如鳞,湍流胜箭,心好像突然就轻了,轻的可以飞起来。...

全部展开

在行舟上低首,只见满目的碧色,荡开层层轻波。这样一方碧色的砚,研了满满的墨,等着你胸中无处可发的赞叹,用千丈的深度来书写。你看那一尾尾的鱼,一粒粒的石,都争先恐后的想让你看清楚,记住这里每一点微小的美。银浪如鳞,湍流胜箭,心好像突然就轻了,轻的可以飞起来。

收起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独自一人来到了被誉为“小三峡”的富春江
那里的天空很晴朗,江面也很平静,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都消散尽了,水面和天空仿佛是连在一起的,像一道晶莹剔透的锦屏,十分美丽。江岸两边的山峰也是非常的高,仿佛能触摸到天际一样。我坐在一只小船上,静静地欣赏着这岸边旖旎的风光,随着一叶小小的片舟,飘荡于这“山青、水清、史悠、境幽”的富春江上。我从来没有想象到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短短...

全部展开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独自一人来到了被誉为“小三峡”的富春江
那里的天空很晴朗,江面也很平静,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都消散尽了,水面和天空仿佛是连在一起的,像一道晶莹剔透的锦屏,十分美丽。江岸两边的山峰也是非常的高,仿佛能触摸到天际一样。我坐在一只小船上,静静地欣赏着这岸边旖旎的风光,随着一叶小小的片舟,飘荡于这“山青、水清、史悠、境幽”的富春江上。我从来没有想象到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短短的路程上,可以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简直就是自然缔造出的一幅绚丽独特的画卷。
伸手去触摸富春江水,它像宝石般蓝的发亮,又似翡翠样绿得碧透,清澈见底,仿佛千丈之下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它像一匹巨大的绿色锦缎绵延不断地汩汩流过,又好似一匹白马,缭绕在层峦叠嶂之间,飞快地奔跑。
在江两岸峰逶叠嶂的高山上,都生长着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树木和萧萧的翠竹,它们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清脆的“沙沙”声。重重叠底的高山都极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所以就形成了山高谷深,峭壁陡立,群峰对峙的景象。

收起

1
元思兄:
想好五一去哪玩了吗?兄弟我给你介绍一下富春江吧
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这条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尤以桐庐境段最为秀丽。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其旖旎的风光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又象一条历史的长河,包孕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故富春江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为主要特色,享有 “小三峡”之...

全部展开

1
元思兄:
想好五一去哪玩了吗?兄弟我给你介绍一下富春江吧
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这条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尤以桐庐境段最为秀丽。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其旖旎的风光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又象一条历史的长河,包孕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故富春江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为主要特色,享有 “小三峡”之誉。她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春、“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或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寒江独钓”的冬天,都有耐人寻味的底蕴。“奇山异水、天下独特”。富春江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
富春江有着许多景观,让我给你列举一二吧?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上游七里泷, 水如染,山如削,山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两岸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点缀其间。再这其中我最喜欢“葫芦飞瀑”。它在七里泷南岸坌柏湾内。沿坌柏溪行,迎面山崖鞍部有一飞瀑,瀑高百米,从陡壁直泻而下。壁间有一形似葫芦的石窟,瀑布先泻入葫芦口中,再从底部冲出,飞珠抛玉,直注深潭,腾起层层白雾雨花,璀璨濯目。
听了这么多,你不感到心动吗,那赶快给我回信吧!
吴均这厢有礼了。
2
与朱元思书〈张梓文〉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七里泷,其旖旎的风光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又像一条历史的长河,包孕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故富春江七里泷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为主要特色,享有 “小三峡”之誉。一片空旷的天空,连风和烟雾都没有,任你随着江水的飘动而前进,,真是世间仅有,独一无二!
富春江的水是清白色的,在千丈之深的地方,也看得见,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也可以毫无障碍的看到!水流之急就像箭一样快,巨浪就像飞奔的马!
富春江两岸的高山上全是看了就令人充满寒意的树,配着陡峭的路,向上伸延,都笔直的插入云霄,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打到石头上发出的泠泠声;鸟儿们叫鸣的嘤嘤;蝉永不停止的叫;猿也是如此,就好像大自然再开一个巨大的party!
像鸢飞上天空一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立刻停下了自己追功名利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优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了!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护着。
大自然展现给我们一种和谐的美,给予了我们,丰厚的财宝,与不比的力量,而富春江正把这种美,完整的表现给了我们!朱元思赞叹吧!!
3
《与朱元思书》改写 高建
“夜夜富春水,伤心春不归。为看严钓处,一一落芳菲。”
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没有一丝令人有刚劲之感的风,烟雾也完全消失。这条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尤以桐庐境段最为秀丽。古人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上游七里泷,水如染,山如削。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两岸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水是青白色的,十分的清澈,正所谓“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流湍急,流速似乎比箭还快,浪潮的汹涌好像奔腾的骏马。
两岸高山,都长出了翠绿的树木。山高万丈,好像在不断地向上延长,伸展开来,仿佛已经直入云霄,不知神仙看到这些高耸的山峰,会不会起“下凡”之心。
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
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
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群峰拥翠,为旅游风光中少见。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 、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可谓“水碧山青画不如。”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真是美不胜收,说它是“天下独绝,真是不为过呀!
4
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其中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日:“风烟俱净,天下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富
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可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收起

这文章说实话不重要的

21 与朱元思书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该文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也许并非...

全部展开

21 与朱元思书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该文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也许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课文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下文自然就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了。
平静的江面,水之澄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夸张比喻中,水之异尽现。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然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于是,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最后四句,仍结在写景上。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二、问题研究
1.关于书信中的景物描写
六朝文人在往还书信中好用景语作点缀,其作用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典型的景象打动对方,例如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有引起对方故国之思,促其早日归顺朝廷的作用。另一种是借景物烘托写信人的心情,例如六朝人伪托的《李陵答苏武书》,其中“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一段,就有力地烘托了写信人独居塞外、不得归国的凄苦心情。由此可见,书信中的景物描写也是有意而为,是服务于书信的宗旨的。至于吴均此书宗旨如何,因不见原信全文,难以臆断;如果仅就这段景物描写而言,其要害当在“飞戾天”两句上,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2.关于文章的体式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3.课文语句质疑
桐庐在富春江上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作者此番乘舟出游既是“从流飘荡”,则当云“自桐庐至富阳”,而信中作“自富阳至桐庐”,是否笔误,因不了解作者当时实际情况,难以确定。
练习说明
一、背诵课文。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背诵,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增加对文言文的语感。本文语言优美,而且多用骈偶句式,应该比较容易成诵。
二、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设计此题,意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同时,这也是一道口头表达的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内容。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三、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动手改写,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的语言特点,与上一题口头表达的练习相得益彰。改写时不必局限于课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译那样字字落实,可以加入一些有关富春江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历代关于富春江的诗文,最好能将风物介绍和风景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这是一篇美文,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朗读的指导,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使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可要做示范朗读,学生中读得好的也可给同学们示范。
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根据这些情节设问,也可能引起争论,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本文的难点是“飞戾天”两句。学生以现在的生活阅历很难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讲清字面上的意思即可。
有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穆克宏)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入为奉朝请。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可供参考。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
《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
《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
吴均的诗文,《文选》一首未选。不知是不是与梁武帝“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有关。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作品。
(选自《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中华书局1997年版)
二、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三、《与朱元思书》赏析(丁长河)
梁陈之际的吴均以写景小品文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梁书》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之吴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可是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非通常事务的叙述,亦无客套的絮语,而是奇山异水的描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开篇别开生面,新辟奇境,节奏明快,如陡板走丸,精彩夺人。作者泛舟于浩浩江面之上,饱览着沿途悦目赏心的绮丽风光。“风烟俱净”,写其天空之高爽明净。作者从大处着眼,为下文的工笔描摹,勾勒出一幅背景。同时,它又成为“天山共色”的陪衬。“天山共色”,峻山耸入九天,挺拔秀劲。仰视之时,天山相连,万里无云,共呈一色。此乃“奇”山之隐喻。“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叶扁舟于江水之上,不得不随波逐流。这两句写水之自然奔流,舟之任意东西,已暗示此水之“异”,并隐喻了作者由此而产生的飘逸之情。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承上文扬起的文势一宕,要言不繁,交代出地点、距离,以及其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至此,文章虽是简笔淡墨,然而,山水之形貌已初步显现出来。紧接着,作者将文笔一挥,崛起描写之文字。
“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在此分两层写。一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其秀美。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争与人乐,逗人游兴;细石垒垒,怪形异状,以奇引人。鱼之动,使得山水别饶生趣;石之静,衬得鱼之娓娓可爱。两者相映成趣,逼真欲现,给人以清美秀丽之感。一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其壮美。山高岭连,自然水之落差极大,成滔滔汩汩之势。波光粼粼,水声轰鸣,置身于此山此水,怎不心胸壮阔,感情激越!
“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没有铺写重岩叠嶂,奇壁陡削之状,而其遮天蔽日,横云割雾之形依然可见。究其实,是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个“寒”字体现出来的:“寒树”缘无阳光温暖而来,无阳光是因为山之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寒树不畏天高气寒,顽强地生长,互比高低,给山增加了无限生机。“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寒树直指苍穹,参差起伏,蜿蜒连绵,宛若山峰。作者在此通过树的特点:适寒、竞长、繁多的描写,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真可谓惨淡经营,别出心裁。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泠泠泉声,谐婉动听。这两句是文章之枢纽,由绘形写貌,过渡到摹声录音。作者步步写来,层层墨染,境界递现。画面转换,妙造自然。“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由奇山异水,引出鸟禽的奇声异音。鸟之鸣,婉转流丽,晶莹润畅,富有音韵之美,悦耳动听。蝉、猿之声,在空谷传响,袅袅不尽,从侧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参天,连绵不断。
有奇山异水,有奇声异音,必有人之奇形异迹。顺理成章,过渡自然;笔墨有序,环环相扣。“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留连忘返,宁愿遁迹山林,不作凡夫俗子。如果说文章前面是正面落墨,那么这里就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文章至此似乎可以结束,然而作者又写出这样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读者仔细咀嚼,方觉其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绾接文章开头四句,总揽经纬,悠然而止。
《与朱元思书》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别具一格的构思。文章没有出现人物,但又字字不离人物。它给读者设计的环境和气氛是: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流而下,作者于船上饱赏着满目风光。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给人以秀拔劲峭之感;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显得清丽隽洁,令人读后如入诗画。
浑然一体的结构。这可分为三方面来说。
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震聋发聩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见群鸟交欢之景。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
虚实相间。如果说“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
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骈体文源于两汉辞赋,到了南北朝畸形发展,文风上绮丽浮靡。但是,《与朱元思书》既不艰深晦涩,又不华辞丽藻,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疏畅谐婉。这在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文坛上,确是难能可贵的。
《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2004-08-17

收起

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独自一人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船儿在风中时儿左时儿右,欣赏着两岸的高山。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啊!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陡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这样的天,这样的山,谁能说更偏爱谁一点呢?
我坐在船头,映入眼帘的满是青白色,发现如此美景,不紧感叹一句水之青白,水之清澈。就连那千丈来深的地方也看得一清二楚。水底的鱼儿正在嬉戏,...

全部展开

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独自一人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船儿在风中时儿左时儿右,欣赏着两岸的高山。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啊!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陡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这样的天,这样的山,谁能说更偏爱谁一点呢?
我坐在船头,映入眼帘的满是青白色,发现如此美景,不紧感叹一句水之青白,水之清澈。就连那千丈来深的地方也看得一清二楚。水底的鱼儿正在嬉戏,细小的石子静静地躺在水里。湍急的江流快如飞箭,那惊涛骇浪猛如飞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山峰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无数的山峰都直插云天。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好是动听。蝉在枝头呤叫,猿则在高山高歌。在这繁华迷眼的世间里,还有这样的地方吗?想必热衷于官场经济人情世故的人们,来到这里,都会忘忧流连啊。看来这样的山水,这样不沾红尘的山水,必然是有守护的。那些苍茂的树木伸出枝条,将这山水隐蔽起来,只有阳光偷偷地从隙缝中露出头来,照亮这一江碧色,赏玩这珍藏的美丽。

收起

【字体:大 中 小】
山的歌,水的曲
南阳市卧龙区第十四中学 八三班 马滢涵(小山屋.作文网)
xszw作者:马滢涵
[xszw91577]
富春江。
画,一幅画。倾注大自然灵魂的一幅画。
诗,一首诗。吐露大自然芬芳的一首诗。
倒不如说,是一杯清茶。淡淡的。
也许是淡淡的茶感染了这...

全部展开

【字体:大 中 小】
山的歌,水的曲
南阳市卧龙区第十四中学 八三班 马滢涵(小山屋.作文网)
xszw作者:马滢涵
[xszw91577]
富春江。
画,一幅画。倾注大自然灵魂的一幅画。
诗,一首诗。吐露大自然芬芳的一首诗。
倒不如说,是一杯清茶。淡淡的。
也许是淡淡的茶感染了这淡淡的景,抑或是这淡淡的景吸引了这淡淡的茶,淡淡的一切,包围着我。轻轻的舟,小小的我,清清的水来高高的山。清茶散出芳香,热气沾湿眼眶。它将我们的心也润得静谧而安详。
我想,那峡两岸连绵着的高山,大概是由大笔蘸墨点染而成的吧。不,不不,那群山明明在动,它们在向上,向上!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冲上,冲上!难道大自然的手笔还在继续?不,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对这显然不满意,它给予了它浓密的秀发,这秀发互相交错遮掩,掩住了那明净的天。
可昏暗暗的,似乎有些凄凉了,配上那大笔点染的墨色的山,愈发感到寒意了。好在时而能透出几缕阳光,一些杂杂碎碎的小粉末在光束间飞舞。我心中像燃起了一团火,顿生暖意。呵,寒中带暖,暖不离寒,那独特的感觉,啊,原来就是自然!
我想,阴暗中的温柔,应是那水,那水之心散发的光芒吧。
原以为,我们坐着不需要水即能行驶的船,可水底的鱼儿告诉我们:这里没有会飞的船,只有似有若无的水。没错,是那我要的清澈,我要的温柔啊!心随水在观光,在欣赏,人却不知置身何处。呵呵,原谅我的愚昧,或许疑惑,才是真实。
是的,是水。我听到了水流击石的声音。大自然又向我们摆弄它的魅力,我的思绪便紧追着它那天籁之音了。任何象声词在这里都会显得苍白。
偶尔,我会注意到那些击中石头的水流。碰撞,溅起,回落,那过程,无可名状,又似曾相识,是什么呢?这里的石头,也被冲洗得光净圆滑,真想伸出手摸一摸。不料发现船速加快,加快,来不及品味那静谧的氛围,却被带到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境地。这里的水,翻卷着浪花,携带着泡沫,簇拥着轻舟,闪过这万重山的画面,实为可惜。但又为这飞一般的刺激感而兴奋。原本平静如水的心,现在开始加速度,加速度。江水是一方碧色的砚,研着满满的墨,嗯,白色的墨。心中充溢着满腔热血,等待胸中涌动许久的赞叹。
轻舟与水共流,与水共读这诗情画意的景。耳际灌满了泉水弹奏石的清韵,鸟儿嘤嘤而放的歌,蝉鸣猿啼,天地之绝响呵!
倘若时间可以静止,我愿在这里静静的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读懂平静,淡看名利。
倘若风有颜色,烟有光芒,或许,它们是明净的;倘若人有抱负,心有追求,或许,他们不会死死盯住“名利”二字。
弹指一挥间,一百多里,心灵的净化与思索啊,不要那么快,好吗?
在烟波无忧,碧水澄明中抬首,又闻那山歌,水曲……

收起

呵呵 我也不回啊 我也在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