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对动物有什么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8:42:16
昼夜对动物有什么影响?

昼夜对动物有什么影响?
昼夜对动物有什么影响?

昼夜对动物有什么影响?
光对动物有什么影响
动物有许多活动都和光线有关.鸟类醒来和鸣叫与光照强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不同季节便有鸣叫时间的不同变化;而幼小的鳗鱼在白天溯流而上,但在夜间就停止回游并且隐藏起来;蝗虫迁飞时如果遇到太阳被云遮住,立即停止飞行,金龟子在日落后五六分钟出现.这些都说明光照对动物行为的作用.
各种动物的活动行为都与一定强度光的照明有关.有的动物适应弱光的生活方式,称为夜行性动物.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条件,称为昼行性动物.喜欢光的动物有趋光性,如苍蝇,避光性动物则追求阴影,如蚂蟥、疟蚊等.一场大雨使蚯蚓爬到土壤表面,但只要在短时间暴露在太阳光下就会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光死亡.
动物的季节性活动,虽然有很多种原因,但光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光对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都会发生作用.例如,鸟类、哺乳类(海豹、鲸、鹿等)、爬行类(如海龟)、鱼类都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其中候鸟的迁移最引人注意,它们定期、定向,保持严格的季节周期,都与日光照射时间的长短有关.它们的生殖腺受长时间日照后就朝向北方飞行,而在秋季短时间日照下,生殖腺萎缩就向南方飞行.
鸟类更换羽毛、动物脱毛都与日光照射时间的长短有关.根据试验,将生活在雪地中的雪兔一整年都放在由人工控制短时间日光照射下,尽管温度保持夏季的2l℃,结果毛色仍保持冬季的白色,而不呈现夏季的棕黄色.
动物是经由身体的表面接受光的热能的,许多变温动物(蛇、鳄鱼等)在活动之前必须先晒太阳取暖,然后才开始活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也常进行日光浴利用阳光取暖,以维持热能代谢的平衡,另外还能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动物的身体表面都有一定的颜色和结构,就是为了有利于从日光照射中吸取热能,例如高山地区昆虫大多是黑色,因此可以吸收较多的太阳能,同时还可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青蛙和鲑鱼的卵在有光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发育,并且比无光的环境下发育得更快.相反,生活在阴暗环境下的昆虫,在有光的环境下发育迟缓.这些都表示光对于动物的生长有减缓或促进的作用.
变色龙的体色变化不同,其颜色变化决定于环境因素,例如光线、温度以及情绪.人们一般认为,变色龙变色是为了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其实这是误解.实际也是对光的一种应激反应.

研究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季节活动等物候现象,分析了解自然界动植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的相互以及自然季节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候现象非常广泛,大自然中,那些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都属于物候现象。包括三方面:(1)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

全部展开

研究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季节活动等物候现象,分析了解自然界动植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的相互以及自然季节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候现象非常广泛,大自然中,那些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都属于物候现象。包括三方面:(1)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3)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物候学的研究对象是考察物候现象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垂直方向上的差异以及物候现象的古今差异。从时间和空间的分布阐述气候变化与动植物的相互关系,从中发现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研究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和指导生产活动。如以物候现象进行四季划分,以自然历预告农时等。作自然地理区划时,也要以物候作依据。
中国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初期,就有讲述物候的专著《夏小正》。战国时代的《吕氏春秋》、前汉的《汜胜之书》、后汉的《回民月令》、北魏的《齐民要术》等书,都讲到播种、耕耘、收获等田间操作的适宜时期,多数以自然界的物候为对照标准。近代的物的物候学由中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创导。在1931年的《论新月令》一文中,竺可桢总结了中国古代物候方面的成就,倡议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1961年,建立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物候观测方法。1968年,出版《物候学》一书。1973年,竺可桢的著名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应用物候学方法,分析气候的变迁,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物候学在国外起源较早,欧洲在希腊时代,雅典人制订出包括一年物候的农历。日本从公元812年开始,记载樱花开花日期,迄今已有1100年历史。世界上物候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是日本、德国、美国和苏联。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