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存在什么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22:14:04
小学作文存在什么问题?

小学作文存在什么问题?
小学作文存在什么问题?

小学作文存在什么问题?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办法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并且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而小学生作文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可见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归类如下:
首先是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缺少引导,无写作动机.
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调查后,发现他们对待作文的态度只有一个“写作文干什么?不就是给老师完任务嘛.只要将字数划够,给老师一交就完事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我们知道,人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总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比如,一个学生在学校求学,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动机,一个顾客去商店采购商品,是因为他有购买的动机,即使是像吃饭、喝水、走路这些简单的活动,也是在不同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动机可以说是人活动的原因和动力.它表明一个人“为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可见,写作动机对作文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缺少的正是对作文有重大影响的写作动机.
他们不但是如此说,而且也是如此做.从他们的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是在给老师完任务”的心态促使下写作文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不规定文章的字数,他们150个字左右就完成,甚至有100个字就完成了一篇文章.(当然并不是字数少就不能写出好文章)而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一旦规定了字数,他们又是想方设法的凑字数,小学作文中,频率最高的就是“写人”篇.有一个五年级学生在《我的爷爷》的末尾中这样写道:
“我奶奶每天给爷爷吃一个鸡蛋,妈妈还说让爷爷多喝点猪油,爸爸也同意他们的意见,我也很高兴.”
看了这些后,谁都会说:“这到底是在写谁呢?或许是在写《我的家》.”然而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生作文中却很普遍.
二、 观察少,胸中无积蓄.
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想写点什么,可是又写不出什么内容.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观察少,胸中无积蓄.我们知道: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它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
人们在观察进程中,往往受到观察对象的某些特点和情景刺激、触动.因而诱发和萌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这种欲望有时是很强烈的,常常促使观察者进一步观察,调动生活积累,迅速进入写作的构思.
2.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渠道.
任何文章和作品都要反映现实生活,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物”就是材料.凡在社会中之人物、事物、景物及其形态、色彩、声响,性状、细节、画面等等的获得与积累,无不有赖于观察.“理”就是道理、根据.而道理、根据又常常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得来的.如果缺少观察,所下结论要么是马虎的,要么就成为谬论.这是为获取直接材料作铺垫.
其次还有间接材料.那么观察对阅读,接受和理解书刊资料中的间接材料也是大有裨益的.
3.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观察开始的.写作中说明,描述客观事物,表现事物的形态、性状,特征都需要以观察作基础,.如写一篇关于狗的说明文,必须认真观察狗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才能写出来.“狗打喷嚏天要下”,是否真是这样的?“蚂蚁搬家雨稀稀”,像类似的问题只有认真观察后才能下结论.
可见,在观察中才能悟出客观事物的意义,并因此而触动情感,产生写作的欲望,完成文章的立意.
三、 积累少,字词不能正确使用.
要写书面语言,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能够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1.识字是写作的起点. 识字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文字只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一种工具,识字的目的是掌握语言文字,用以阅读和写作.
2.写作的基础是识字.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句话构成的,而一句话又是由最基本的字、词构成.所以字词在作文中处于决定地位.字词使用的正确与否,将对文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五年级的学生在《祖国,我对您说》中这样写道:
“在远古的时候,中国和英国战争不断……”
显然是有问题.结果学生说他指的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而又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于是他写出了上面的话.可见这个学生对“远古”这个词不理解.
因此,对于学过的生字、新词要养成积累的习惯,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使用自如.
四、 缺少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的训练.
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必须经过训练.而读和写的密切结合是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环节,读是吸取;写是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只读不写,当然作不出好文章;只写不读,写也不能很快提高.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作,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没新的方法!”可见训练的重要性.
而经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真是缺少这种训练.他们中有90%的人从听觉中得到信息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非常强.(这或许与历代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有直接的关系)而有60%的人会读,也就是能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有50%的人可以与人交流,也就是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能用文字表达出自己感受的学生只占到17%~~20%.
从这几个数据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缺少训练.
其次,客观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 教师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的小学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老师不能按要求写出一定的文章,也不能准确、简明、扼要的将一件事情完整的用语言表达清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习惯,说话重复,导致作文中语句重复.
二 、引导和训练的方法欠妥.
经过调查发现,许多老师也在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但是,他们训练的方法欠妥.比如:在每次寒假或暑假回来之后,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便是《寒、暑假见闻》.许多学生在写不出新的见闻,又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便抄袭他人之作.之后,只要老师布置的作文是《XX见闻》时,他们就会将原来的那篇文章原封不动的搬出来,以应眼下之急.
有的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说一段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时间一长,学生便将那段感受或见闻倒背如流,并且每次都受到老师的表扬.而真的达到训练目标的又有多少呢?
三、讲评的方法不正确.
讲评是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以及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许多教师的讲评方法不正确.
1.教师的讲评方法不正确.
许多教师在对第一篇作文批阅后,在作文的讲评中,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吸引不了学生,也提高不了学生对教师讲评作文的兴趣.教师尽管讲了本次作文的许多成功之处和不足,但学生收获甚微,甚至一点收获也没有.这样就是老师的讲评发挥不了应有的效力.因此,要改变教师讲评作文的方法,做到“师生共评”,这样效果会更明显.
2.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不正确.
教师在批改作文之前,首先应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学生写作对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准确找出文章的优点的缺点,然后再写出评语.
然而许多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连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没有抓住就盲目地写批语.因此,许多批语文不对题.有的老师为了尽显其美,对文章的内容只字不提,在批语中只写道:“语句不通,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等批语.
既然在小学作文中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那么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总结后,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一、 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首先教师要能写出一定的文章,才能指导学生更好地作文.只有自己动手写“下水文”,才能真正体会到作文之道,指导才会得法. 其次,教师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定的文章,以身作则来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写的好还会得到许多的荣誉.教师也可适当地推荐学生去参加一些征文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二、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实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丰富写作材料.
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不管是活动,还是电影电视;也不管是实验,还是故事新闻,都应该有选择的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和观看,以扩大见识,丰富思想.而这些活动、实验、电影、电视的内容,也就是学生写日记、写作文的材料.
在组织这种活动的时候,一般应该事先提出明确要求,目的是使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参加完活动和看完影片之后要组织讨论,从而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这样做,往往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也是一样,在写出好文章之前首先要有良好的写作习惯.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习惯是在长期的不断的观察练习中养成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任何时候,不论走到哪里,不用提醒、不用勉强、便能自觉地,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投入对周围的人物、事物的观察中去,使观察成为一种“天性”,并随之做出笔记.我每次在给我的新同学上第一次作文课时,我都会做这么一个实验:每人找一个小器皿,然后跟着我在器皿里面倒点水,加点盐、醋、味精和红蓝墨水.之后用指头搅拌并品尝.我是用中指搅拌,食指品尝,并说“好香”.而同学们由于不认真观察,结果将中指放在口中品尝,摇着头说“好怪的味道”.如此反复几遍,最终让同学们看出其中的奥秘,并且告诉他们不认真观察的结果.这样,就激起了学生认真观察的兴趣.
2.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动笔、长练笔、不停笔.比如日记,要一天也不间断地记下去,日积月累,作文水平才会提高的
3.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作者在动笔行文之前往往是充满信心的,而等写出初稿后又觉得心里想说的话没能准确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要反复修改,以达到最美.古今文章大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视文章修改的美谈.欧阳修改文章是“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马克思写《资本论》从初稿到定稿经过多次修改,第二卷前一部分原稿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有八种之多;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手稿,在反复读了两百遍后才定稿付印.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一般低于评价的能力.他们往往能够正确的分析别人的行为,却不善于全面而确切的分析自己的行为.所以,应该让学生从修改其他同学的文章或者教师挑选的文章,逐步过渡到修改自己的文章 .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应逐步提高难度.开始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批语或符号动手修改.以后,可以对照教师的讲评自己修改.最后,学生应能在交给老师之前自觉修改.一名六年级学生在《我的哥哥》中写道“啊,多好的哥哥呀!”结果写为“啊,好多的哥哥呀”.像这类问题只要认真修改是可以避免的.
四、加强听说读写相统一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在听说读写中,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而读和写是书面语言.无论是心理学、语言学、还是教育学都一致认为: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人类科学和个体语言的发展,都是口头言语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不能反过来丰富和改造口头语言.所以,听说和读写也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完全遵循这一规律的.
其次,在这四个能力的发展中,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一天天逐渐成熟的,不是某一天突然可以说许多的话.
总之,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应该全面兼顾,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能力的训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