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怎么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3:42:27
“形而上学”怎么理解﹖

“形而上学”怎么理解﹖
“形而上学”怎么理解﹖

“形而上学”怎么理解﹖
有两种含义:
一、马克思认为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 、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以及点动的相对趋势,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有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位移).由于反感教条主义的只讲形式,不究实质,黑格尔把形而上学作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法来批判,因此形而上学也可以表示教条主义,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孤立的永远不变的.马克思沿用了黑格尔的这种定义.
二、形而上学在古典哲学里面是至高无上的,是第一哲学.是研究宇宙自然的基础.当然一些概念被后来人推翻并完善了,但是它的核心思想却是不可动摇的,至今起着重要作用.正因为这些观念,许多哲学家把哲学的核心放在了研究宇宙万物统一的,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质或者共相上,认为它是万物存在的根本根据.所以,这门科学是研究所有科学的基础所在.这就是形而上学.几千年以来,形而上学的演变史几乎等同与哲学的发展史.在哲学家看来,如果哲学是人类科学中最美丽的王冠,那形而上学就是王冠上最美丽的那颗宝石.然而在以黑格尔作为起点的现代哲学开始之后,西方开始普遍质疑形而上学,开始重新开辟道路,开展对传统的革命,这是因为对形而上学的错误解读.但是它在哲学史上占据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或者科学发展到了另一个地步,它又会重新回到人们研究的中心而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发展.

什么是形而上学?
定义:指事物的本质、道理、规律。形是表象、外在的意思,形而上学就是超越外在表象,揭示内在真理。比如: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2个苹果。内在规律就是:1+1=2,这就是形而上学的作用和意义。
例子:有个人看到一只老虎只吃肉,然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只吃肉!
P>0,0-P=P
形而上学的意义是什么?
例子:但从所有生物只吃肉这个结...

全部展开

什么是形而上学?
定义:指事物的本质、道理、规律。形是表象、外在的意思,形而上学就是超越外在表象,揭示内在真理。比如: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2个苹果。内在规律就是:1+1=2,这就是形而上学的作用和意义。
例子:有个人看到一只老虎只吃肉,然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只吃肉!
P>0,0-P=P
形而上学的意义是什么?
例子:但从所有生物只吃肉这个结论,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所有的生物获取(能量),都是为了(生存)!
即:它们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
P≥0,0-P=-P
先打个比方,一把直尺插进水里,你的眼睛看见那把直尺是弯的。但是,你关于直尺的知识与你的光学知识告诉你:直尺不是弯的,是直的,你之所以看见它是弯的,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
你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形而上学,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我们可以想,当我们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是否也是像那把直尺一样,不是把它的本质正确地呈现给了我们、我们所看到的是不是只是这个世界的表象而对它的本质一无所知或有所误解?所以,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世界的本质。对于这个问题有各种回答,比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本质是某种观念、精神,世界是从上帝那里流出来的,等等。
这个就叫做“本体论”,也就是狭义上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还有它广义上的含义。既然说,形而上学的任务是研究世界本质的,那么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有没有能力研究世界的本质?如果说有能力,那么,应该用什么办法去研究?
对于前一个问题,有人回答说:“我们有能力研究世界的本质。”(可知论)有人说:“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不可知论)对于后一个问题,有人主张必须通过理性的逻辑推演去认识世界的本质(理性主义),有人主张必须通过直观经验去把握(经验主义)。
这个就是“认识论”,广义上的形而上学,应该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
广义上说,研究超越感性经验存在的学问,都可以叫做形而上学。
2.
在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著作里,“形而上学”,还有另外一个意义。
先说个古老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传统的思维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所以,这个世界上如果不是先有鸡,就是先有蛋。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在这里陷入了窘迫之境:如果先有鸡,那么这只鸡是怎么孵出来的呢?如果先有蛋,那么这个蛋是怎么生出来的呢?
科学的回答是:这个世界上,鸡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鸡,蛋,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蛋。而是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这样的形态的。这就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完成了一个“对立统一”,解决了这个问题。
传统的那种思维方式,叫做“知性思维”,也可以叫做“形式逻辑思维”,用这种思维考虑问题,就不可避免会陷入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样的两难处境、得出自相矛盾的、混乱的答案。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四个著名的二论背反(也就是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类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特征就是:他的两个相反的答案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指出这个问题。他把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人类的理性不可以认识客观世界。
黑格尔则反对康德的不可知的观点,他提出,如果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就不会陷入矛盾、混乱。这就是辩证法。
与辩证法相对的那种“知性思维”,则被恩格斯叫做“形而上学”。列宁、毛泽东,也沿用了这个用法,所以,中国的政治课本上,对“形而上学”的解释,依然是第二种解释。不过,现在学界使用“形而上学”这个词时,一般是采取第一个含义。很难说,政治课本上那种定义,是引申义还是以讹传讹啦,呵呵。

收起

两种情况,如在哲学上讲,指的是本体论(如世界是什么?),如在马列主义中,指的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