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6:21:45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科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科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科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科
长期以来,小学中高年级的品德课与社会课分科设置.分科设置带来许多问题,如各自强调学科本位、内容交叉重复;品德课依据德目方式构建,内容较程式化,脱离儿童生活;社会课因内容多而忽略品德教育,等等.《品德与社会》课的设立,不是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简单结合,而是在课程理念、要求、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概括地说,就是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家庭、社区、国家等不同范围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在学习祖国国土、文化、民族和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同学、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逐步形成道德规范意识,认识人际关系,形成社会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基本公民素质奠定基础.
  据此,《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社会生活、地理、历史、道德、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与公民素质养成相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正因该课程有着强烈的公民性和实践性,所以课程的内容构建不可能依据某个系统学科来组织,而特别适宜有机融合各领域学习内容的综合主题的构建方式.当然,作为课程学习指南的《课程标准》,也必须具有基础性、开放性的特征,以使地方、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开发、利用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并将其转化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
  为增进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品德与社会》课特别强调实践和体验,要求学生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对社会的关心,发展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为此,《品德与社会》课根据不同的社会情景和课题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探索和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性学习,以儿童的主体活动为主,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注重养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富有生命意义的、有益于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有益于群体认知和合作的鲜活的开放系统.与此相应,评价的主要目的亦在于鼓励和引导儿童参与学习活动.评价的指导与激励作用,不仅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而且最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实效性工具.
  我们把《品德与社会》课定位在公民教育上,并结合国情赋予其特殊的课程使命——学做人.学做什么样的人呢?用《课程标准》中的话说:是对生活有“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和个性品质的人”.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综合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为我们研制和开发这样的新课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真心希望我们品德老师能够自己首先理解到品德课的真谛,用心备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意识,让他们真正的能从这门课中学到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