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 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08:01:58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 翻译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 翻译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 翻译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 翻译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
【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时,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二)质疑追问:这段有几个判断句,都用什么表判断的?
明确 共有三个判断句:
1 项藉者,下相人也 “……者……也”表判断;
2 梁父即楚将项燕 “即”表判断;
3 (梁父)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者也”表判断,“为……所”表被动.
【原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译文】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没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当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过万人的本事.”在这种情况下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二)质疑追问:文中两个“足”字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到底”是从原文中那个词翻译出来的?
明确:前一个“足”是“能够”的意思,后一个“足”是“值得”的意思;“到底”是“竟”字翻译出来的.
【原文】秦始皇帝游会(kuài)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dàn)籍矣.
【译文】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项梁却因此认为项籍很奇异.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二)质疑追问:此段中有哪个词是名词用如动词?哪个词意动用法的?
明确:“毋妄言,族矣”中的“族”字是名词用如动词,“梁以此奇籍”中的“奇”是意动用法.
【原文】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shùn)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shòu).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pí)将,徇(xùn)下县.
【译文】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项梁再次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几十近百个人.项梁召集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原因,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派人收降下属各县,获得八千精兵.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二)质疑追问:此段中有三处用的“亡”字,三处用到“为”字,其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明确 不一样.“此亦天亡秦之时”的“亡”是“灭亡”的意思,“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和“桓楚亡人”中的“亡”是“逃亡”的意思;“后则为人所制”的“为”是“被”的意思,“谕以所为起大事”和“于是为会稽守”的“为”都是动词,分别是“做、干”,“担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