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教学中渗透师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3:46:07
怎样在教学中渗透师爱?

怎样在教学中渗透师爱?
怎样在教学中渗透师爱?

怎样在教学中渗透师爱?
内容摘要: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走进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灵;爱学生,要多一份鼓励和理解;爱学生,要懂得宽容;爱学生,还要有原则,而不溺爱.爱学生,还要持之以恒……总之,爱的内涵是丰富的,我们还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摸索.关键词:爱的教育 爱的鼓励 爱的技巧 收获童心 “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然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待孩子我们也要倾注爱的教育.爱的力量是伟大的.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而师爱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她与母爱、友爱一样是人类最圣洁、最美好的感情.“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能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实的保障.”……是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心,教育方法就显得处处灵验,没有爱,再好的教育方法也会变得苍白无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人问我:‘什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我将毫不犹豫的回答:倾注于儿童的爱.”夏丏尊先生曾把学校比作池,把学生比作池中鱼,把师爱比作池中水.试想想吧,如果没有师爱,学校就是无水之池,学生就是无水之鱼.呵,无水之鱼,其景何惨!这是我经历过的一件事,老师的爱的表扬和鼓励给了孩子们极大的自信心.前段时间,在音乐活动课上,我在教唱歌曲【耍把戏】,歌曲很简单,孩子们学的兴趣也很高,我教唱了几遍以后,同时加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几本能唱下来了,我说:“你们真棒,来表扬一下自己吧!”孩子们很高兴的表扬了自己,接下来我就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婷婷最先举起了小手,那么就请你来表演吧,婷婷边唱边做动作,可美了!我立刻表扬了她,还给了她一个甜甜的吻,孩子们都瞪着眼睛张大嘴巴“啊”,婷婷也高兴的跳了起来,接下来,全班孩子都举起了小手,争着要上台表演呢!我这才明白,以前我们都是用“你真棒!”、“你真聪明!”这些语句来表扬他们,但今天的这个“吻”.既然能让孩子喜出望外,感受不一样啊,是啊,其实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给孩子一个甜甜的“吻”,在表扬的同时辅以行动,比给孩子物质上的东西更让他们开心,这也让孩子深深体会到了老师的爱,宝贝们,老师以后不会吝啬我的“吻”,只要你们表现好,我都可以亲亲你们的哦! 当教师以一颗赤子之心,以师爱的力量去教育他的学生时——对教师而言,“可以激发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无穷的精力,教师对学生的爱必然使教师趋向学生,缩短他们和学生之间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这样的教师什么样的教育任务不能完成呢?——对学生而言,他沐浴着师爱的阳光雨露,感受着师爱的似水柔情,必然“亲其师,信其道,”什么样的教育不能奏效呢? 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是导师,应是慈母,应是朋友.给导师般的厚爱——多一点教导和激励,多一点严格和期待,多一点训练和督促,多一点和召唤和鞭策;给学生以慈母般的仁爱——多一点信任和搀扶,多一点温暖和体贴,多一点呵护和爱怜,多一点表扬和鼓励;给学生以朋友般的挚爱——多一点平等和尊重,多一点帮助和支持,多一点理解和关心,多一点肯定和赞赏.我对用爱心去教育好自己的学生更加充满信心.是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究竟是什么?我想可能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情,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甚至是路人的一个微笑……大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高度,虽然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我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这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有时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有时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命. 经常研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教育著作,他们的教育思想各有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现在全国教育的新理念都提倡素质教育,我觉得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这种情感,应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 结合自身,从某种角度看,我也有不适合当老师的一面,因为我性子太急,常常没有耐心;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当老师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我很爱孩子,或者说我的性格里面本身就有许多“孩子气”.就因为这一点,我把我的爱全部带给了孩子们.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每一个孩子;这颗童心,使我的孩子们原谅了我有时对他们的没有耐心;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孩子们的心连在了一起;这颗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孩子的情感世界,也让孩子们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了我的情弦……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远追求的一个最高点,我会为此而不懈的努力奋斗. 曾经听过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想,对幼儿的爱心教育也应该这样.儿童的心理本身是比较感性、多变的.有时候,在成人看来是一件多么微不足道的事,却可能会让孩子受伤,甚至影响他一辈子.另外,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每位孩子的需求也不相同.有的孩子的烦恼来自学习,有的孩子的烦恼是由于缺少社会的关注或家庭的关爱,有的孩子的烦恼是因为不会和同学相处、有学生的烦恼来自心理,也有孩子的烦恼可能是生理上的……所以,爱学孩子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小细节抓起,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是爱,怎样去爱,爱与被爱的幸福,这样从内心深处触动了孩子的思想,“爱”的种子才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爱的教育是学生普遍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说,爱的教育也是双方的.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人是不能离开集体环境的,在集体中人既需要别人爱自己,又需要自己爱别人.一个孩子在入学以前主要是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父母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他们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学校以后,教师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孩子们很自然地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需求”转移到自己的老师身上,渴望老师也象父母那样关心照料他们,体贴爱护他们,教师就成了他们成长的第二影响源. 在中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而在幼儿的眼中,教师简直就是完美无缺的人物,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是真理和美德的化身,他们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也象教师那样做人.在学校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和教师一起度过的,他们学习得好坏,生活得是否有趣,成长得是否健康,都和教师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他们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他们在学校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都会使他们感到是一种安慰和鼓励.于是,希望得到教师的爱甚至可以成为学生在学校中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中心动机.他们常常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着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每天都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美好的东西.事实证明,学生在得到了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以后,常常会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更大的干劲.当他们遇到痛苦和挫折时,教师的同情和开导能使他们得到更大的安慰;当他们犯了错误以后,教师公正的评判和真诚的帮助能使他们感到获得了最大的谅解,从而鼓起前进的勇气.所以,当教师给学生以爱,当教师以自己热诚的感情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时,则会收到预想的或超出预想的教学效果. 爱的教育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了无私的爱心,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才能千方百计教好学生.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为了教好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会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学生进步了,他感到欣慰;学生退步了,他焦急不安;学生犯了错误,他痛心和自愧.有了这种感情,他才能心甘情愿地去做那些有益学生的各种繁杂琐碎的工作,才能兴趣盎然地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满腔热情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才能潜心钻研和努力创造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才能有更大的信心去教育好学生.爱是双向性的,因此爱的教育从实质上说也是双方的.爱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相互承担、相互给予的责任.如果只有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爱而没有形成学生的反馈式的爱,那这种爱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因为这样的爱是片面的,危险的,只能产生对学生的溺爱,而没有达到爱的教育的真正目的.而对学生来讲,不仅要学会如何接受爱,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施爱予人. 然而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功日益显现,科学主义思想强烈地影响到了我们的教育,使教育出现“重科技,轻人文”的现象,从而湮没了教育育人的本体功能,导致教育外在目的对内在目的的僭越.这种僭越的典型表现就是只重“才”,不重“人”;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不重视精神的建构和人性的完善.而人文关怀的缺损带来的直接的后果就是人性的丧失,没有了人性,不讲道德,爱的缺失也就在所难免了.爱的缺失必然影响到教育,教师在教育中成为只是传播知识的工具而存在.他们的真情实感并没有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而是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教师的工作决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在于与学生不断进行心灵与情感的接触中传播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明确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但是如果缺少了真情的投入,缺失了真诚的关爱,师生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的相遇、相通与交融,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和谐的个性来.因此,爱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提倡爱的教育的同时,必须充分了解爱的教育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关心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找到合适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不论是对平时表现好的学生还是表现差的学生,都应严格要求.对待差生和“难教学生”,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艰辛的劳动,只有对其严格要求,加强教育,才能促使他们从后进转化为先进.对待平时表现好、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也应该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正如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聪明人更加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希奇的、有害的事情,……会自己毁掉自己.”再次,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要信任学生.最后,要公平对待学生.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是非分明,办事公正,表扬不过分,批评不偏激,审情度理,实事求是,决不可感情用事.教师要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教师的公平评价,使他们轻松愉快地生活在班集体之中.爱学生,要能走进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灵;爱学生,要多一份鼓励和理解;爱学生,要懂得宽容;爱学生,还要有原则,而不溺爱.爱学生,还要持之以恒……总之,爱的内涵是丰富的,我们还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摸索.孩子与老师之间那种相互的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增添了我们的人格魅力;爱,发挥了无穷的教育力量;就让我们用爱筑起师生彼此信任的桥梁,让我们用爱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