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韩愈《山石》的结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6:18:38
分析韩愈《山石》的结构,

分析韩愈《山石》的结构,
分析韩愈《山石》的结构,

分析韩愈《山石》的结构,
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述游踪,很容易弄成流水账.诗人手段高明,他象电影摄影师选好外景,人物在前面活动,摄影机在后面推、拉、摇、跟,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在读者眼前出现.每一画面,都有人有景有情,构成独特的意境.全诗主要记游山寺,一开头,只用“山石荦确行径微”一句,概括了到寺之前的行程,而险峻的山石,狭窄的山路,都随着诗中主人公的攀登而移步换形.这一句没有写人,但第二句“黄昏到寺蝙蝠飞”中的“到寺”二字,就补写了人,那就是来游的诗人.而且,说第一句没写人,那只是说没有明写;实际上,那山石的荦确和行径的细微,都是主人公从那里经过时看到的和感到的,正是通过这些主观感受的反映,表现他在经过了一段艰苦的翻山越岭,黄昏之时,才到了山寺.“黄昏”,是很难变成可见可感的清晰画面的.他巧妙地选取了一个“蝙蝠飞”的镜头,让那只有在黄昏之时才会出现的蝙蝠在寺院里盘旋,就立刻把诗中主人公和山寺,统统笼罩于幽暗的暮色之中.“黄昏到寺”,当然先得找寺僧安排食宿,所以就出现了主人公“升堂”的镜头.主人公是来游览的,游兴很浓,“升堂”之后,立刻退出来坐在堂前的台阶上,欣赏那院子里的花木,“芭蕉叶大栀子肥”的画面,也就跟着展开.因为下过一场透雨,芭蕉的叶显得更大更绿,栀子花开得更盛更香更丰美.“大”和“肥”,这是很寻常的字眼,但用在芭蕉叶和栀子花上,特别是用在“新雨足”的芭蕉叶和栀子花上,就突出了客观景物的特征,增强了形象的鲜明性,使人情不自禁地要赞美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