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会废太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5:22:39
李世民为什么会废太子

李世民为什么会废太子
李世民为什么会废太子

李世民为什么会废太子
李世民的这位太子,有几个特殊的嗜好:一是追求享乐,腐化堕落.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李承乾“治宫室,妨农工;又好郑、卫之乐”.这几话的意思是,李承乾修建自己的宫殿,损害了附近的农田;又喜欢春秋战国时期因追求享乐招致亡国之祸的郑国、卫国的靡靡之音.按照太子府中的大臣张玄素的劝谏记载,其中有一段颇能说明李承乾的生活腐化:“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过七万,骄奢之极,孰云过此”!这里的恩旨指的是,贞观16年,李世民专门下的“皇太子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的诏书.六旬应该就是60天左右的时间,已经花销了7万钱,应该说这个开销还是相当大的.
当然,最能说明李承乾生活腐化堕落的是他和一个太常寺乐童的不正常关系.《资治通鉴》说:“太子私幸太常乐童称心,与同卧起;道士秦英、韦灵符挟左道,得幸太子”.据说,在李承乾的东宫里有一个名叫称心的乐童,李承乾非常喜欢,能歌善舞,李承乾和他同起同睡,这件事弄得满城风雨.李世民听说后,非常生气,诛杀了称心等人.但李承乾并不悔改,他认为是魏王李泰暗中向李世民告发的,所以对李泰旧愁未灭,新恨又生;私下里在太子宫中辟出房间,供着称心的塑像,早晚焚香祭奠,还装着身体不舒服几个月不上朝,公然与父亲对抗.
二是喜欢玩“偷盗”的游戏.《新唐书》记载:“造大铜炉、六熟鼎,招亡奴盗取人牛马,亲视烹燖,召所幸厮养共食之”,这几句话翻译出来就是,太子李承乾曾让人铸造了一个大铜炉和巨大无比的锅,雇用逃亡的政府奴隶偷盗老百姓的牛马.李承乾亲自把那些偷来的牲畜放在大锅里煮,然后跟他喜欢的手下分着吃.
三是崇尚突厥文化.和中国以往的皇族不同,李世民的血液里的确流淌着少数民族的血液.根据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一后的姐妹,属于非汉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不过李承乾对突厥文化的推崇还是超出了作为一个皇子应有的界限.据史书记载,他喜欢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他还特别挑选面貌像突厥的侍从,每五人组成一个部落,把头发梳成小辫,身穿羊皮,到草地上牧羊.有时还玩“假死”的游戏.他对自已的手下说:“假设我是可汗,现在死了,你们仿效突厥的风俗,来办丧事.”然后像死人一样躺到地上,大家一起放声大哭,骑到马上,环绕着“尸体”奔走,并依照突厥风俗,用刀割破自己的脸.李承乾对这种游戏乐此不疲,还说:“有朝一日我统治帝国,一定要率数万骑兵,到金城(甘肃省兰州市)以西打猎,然后把头发解开(汉人束发),去当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如果他给我一个将军当,我一定不会比别人干得差.”他还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
四是对自己身边的正直之士,李承乾则暗中派人收拾.随着李承乾纨绔习气的养成,他与老师们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老师们的直言规谏让他觉得不舒服,老师们的背后告状更是让他恼恨不已,发展到后来,李承乾甚至派刺客去暗杀自己的老师.李承乾的老师于志宁如果不是居丧守节,使刺客动了恻隐之心,恐怕早已命归黄泉.张玄素就是因为劝谏太子要节俭,在一次早朝的时候,差点被太子派去的人打死.
对于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劣子,李世民并没有打算放弃,他认为李承乾只要有名师指点,还是能把他培养成一个好的皇太子的.贞观7年,唐太宗为李承乾物色了一位名师——以向皇帝直言而闻名朝野的中书侍郎杜正伦,与协助太子的另一位老师于志宁共同教导辅佐太子.根据史书记载,在杜正伦走马上任时,太宗千叮万嘱:“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为了鼓励太子身边的大臣对太子直言进谏,李世民不惜重金奖励:“每规争承乾,帝必厚赐金帛,欲以厉其心.”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当李世民听说张玄素好几次直言劝谏太子后,心里十分高兴,马上把右庶子张玄素提拔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左庶子.可惜李世民的这一片良苦用心,最终还是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