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育人之道,以德为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7:09:43
如何做到

如何做到"育人之道,以德为本"
如何做到"育人之道,以德为本"

如何做到"育人之道,以德为本"
立德:树立圣人之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辞源·合订本》)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树立高尚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广而施之,可以惠及社会,可以泽及未来 .
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就有重立德的传统.《大学》第一章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修明最高最大的德行,“止于至善”是要把这种高尚的道德修明到最完美的境界.孔子也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些都是把道德放在首位,把立德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外来思想与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碰撞,有些人盲目崇洋,有些人墨守成规,有些人无所适从,有些人迷失了自我.再者,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上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等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已不再是一方净土,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因此,重视师德,加强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立师德以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师德,就是树立教师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做人楷模.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熏陶和培育出怎样的人的问题.
青少年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很大的可塑性.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品行修养必然会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教师的修养、人格,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成长,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未来乃至终生.
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师德,为人师表,以德为范.
二.重德育以树人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事业.那么,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我国古代讲“德才兼备”,现代提“四有”新人.可见“德”乃人才的首要条件.
教育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人才是长久之计,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才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所谓“欲速则不达”,不能急于求成.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急功近利的现象仍较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高分数、升学率……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被忽视,学生道德等素质的发展被削弱.据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十分普遍,不少学生精神空虚,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这些已成为社会上令老师和家长头痛之事.
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德和智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学校德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学校教育要重视并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