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5:01:39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教学专家们对各学科性质地位、课程建设研究较多,但对如何实施新课程等操作层面的问题关注度不够、研究较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育效率不高,新课程改革将有违初衷,素质教育的实施将举步维艰.因此,今天人们倍加关注课堂效率问题.
何谓效率?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效率”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概念,“效”有效率、效益之分.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而效益则是指依靠某种力量、做法产生的效果.以此类推,教学效率,即为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效益,则为教师通过对学生发展产生的效果.所以,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效益”,而非“教学效率”.换句话说,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效益,实施有效教学.什么是有效?有效是相对低效和无效提出来的,所谓“ 有效”,主要是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让有效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消灭无效、减少低效、追求高效,增强教学效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是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既有教师的问题,又有学校管理的问题,但主要是教师的问题.做一名教师,我想首先应做一个有效教师;其次,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应关注教学的全过程是否有效,目光不能只盯在40或45分钟内.
一、 做一个高效教师
什么是有效教师?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也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职责去考察,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用最少的时间去获得最大的收益,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怎么能实现呢?
首先,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我们不能让几岁、十几岁的孩子适应几十岁的教师,而只能我们教师主动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从而熟悉学生.于丹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哲学家正在搞研究,他的孙子常来打扰,哲学家很苦恼,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一张世界地图撕烂,让孩子再把它拼正确,心想可以清净几个小时了,哪知十几分钟后孩子就拼好了图,哲学家很吃惊,一个大人也许几个小时还拼不好呢,他怎么就拼出来了?孩子的回答更令哲学家吃惊,他说原来他是看见地图背面有一个人像头,把人像头拼好了就拿来了.你看,孩子的思维,不是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吗?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生为本,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只有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实施零距离的施教,教书育人的有效性才有基础.今天很多老师师生关系搞得十分紧张,主要责任应该在教师.也许有的老师会问:放下了老师的架子,与学生完全平等了,老师的威信从何而来?没有威信如何施教?这些老师认为,威信来自于教师的地位,我国传统教育不也提倡“师道尊严”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教师的威信不仅仅来自于身份地位,更多来自于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不单指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和乐于奉献,更多的是指教师具有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宽容,以及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优胜不偏爱、对差生不歧视不放弃,尤其是在学习指导中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面对教育天天出现的新问题、新学生,寻找解决之法,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是这个人的观念,所以我们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行为,首先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比如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德育观、管理观、评价观等等,最重要的是学生观.改变拿着新教材唱着老歌谣、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对过去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弄清传统教育的精华究竟是什么,哪些是该保留的,哪些是该断然抛弃的;改变简单的“拿来主义”:照抄教案、照搬教参书或教辅资料的搬运工行为,做一个创新知识的传授者;改变心中只有本本(教本教材)、目中无人,只关注怎样教、不关注怎样学的本本主义、个人主义,以“学”定“教”,教法围着学法转;改变独霸讲台、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生本教育”理论与实验提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课堂是人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主张多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我们认为这个理论比较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精神.
总之,教师应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一个有效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才有保障.
二、关注教学全过程,力求每个环节有效.
1、有效备课.
目前备课无效、低效的情况较为严重:不根据学情备课,网上下载教案或使用现成教案的多;对备课的认识不够全面,只关注新授课的备课,对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关注不够;从备课内容是上看,关注的是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过于注重知识的梳理、问题的罗列,对教学过程有目的的设计不多,对重难点有处理的更少,能设计学法的少之又少;一些“教”“学”一体化教案,有的只是学生探究问题的简单罗列,有些纯是训练题的编制,可以说是纯学案,以练代讲;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一人备课,全年级组享用”、“分工协作变成课务分摊的较多.什么样的备课才是有效备课呢?关注学情、能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有相应的学法以及如何引导学习学习的教法,即一切以学生为起点分析重难点、设计学法教法、设计课型和教学结构.备课的基本步骤有:了解学情(包括原有知识起点、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情感)—研读教材,确定重难点—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立体化教学目标,决不是三个教学目标;目标是否有效决定于教者对教材是否准确解读和学情的准确把握)—设计学法和教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法因学法而定)—设计课型和教学手段(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应有不同课型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就是新授课因内容不同课型也不同)—编拟教学程序(也就是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内容不同、目的不同、课型不同,教学结构也应不一样).下面一份备课要求,对理解什么是有效备课会有帮助.
备 课 要 求
其一、超前备课.A、所有教师必须先备课后上课.B、备课至少要超前2-3课.
其二、规范备课.A、教案板块要完整,大体包括课题、课型、目标、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流程设计和课堂、课后巩固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部分.B、杜绝以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备课.教学实绩居同类型班级后二分之一的教师都必须有个案,每个教师必须进行二次复备.如果没有根据班级学情二次复备的视为没有备课.
其三、精心备课.
①备课前准备.A、学习《课程标准》和了解考试考点.B、钻研教材(或材料),通过感知-理解--掌握,明确重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C、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应从书籍或网络中大量占有材料,为备课所用,这叫积淀性备课.D、分析了解学情.E、确定目标和重难点,制定既要全面准确,又要根据教材特点有所侧重.F、优化教法、学法.
②、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可使用统一印制的教学一体化版式,可采用个性化备课版式,不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体现:
A、教学方式: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巩固.
B、教学原则:主体性原则.教学案是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的指导性方案,是教师进行学情反馈的桥梁,它的实质是为学生提供学法指导和自学资源.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定教,使设计的课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懂得如何学;探究性原则.呈现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暴露问题;主导性原则.学是主线,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讲,教师讲的是重、难点,老师由原来的带着学生进书本转变为学生预习自学后带着问题走近教师,由先思考后释疑再巩固,由原来的围绕文本转变为围绕学生转.
编写教学案应注意:问题设计、例题分析要有适当的梯度,要有针对性地分层;知识梳理不应是书本知识的简单再现和再认,而是强化知识在运用中的频率;即讲即练、当堂巩固,及时消化、及时反馈;严格控制讲授时间.
C、教案版块:构建五种课型.让所有教师教有所依,年轻教师迅速走向规范.
之一、新授课模式参考:预习自学——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巩固拓展.这样的教案既将学、教、练结合起来,又兼顾了预习、释疑、复习三个环节;教案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通过巧妙的导,让学生全身心地“入”.原则:对象突出针对性、内容突出关联性、语言突出简明性、方式突出多样性、艺术突出趣味性.方式:a.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b.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要围绕目标而设计,同时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具有思维性、探究性.C.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创设交流情境,为新知引入铺路.
环节二:探求新知.a、独立思考,探索尝试.(初读)目标明确后,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思考,尝试发现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b、合作交流,达成共识;揭示性质,总结规律.(研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交流、合作,通过争论、讲解、操作、帮扶等形式,形成小组共同意见,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并指定组员做好发言准备.c、例题分析,成果展示,落实规范,质疑评价.(评读)各小组充分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质疑、评价、互动,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精神.让学生经历新知识、新方法的形成过程,防止只重结论,忽视过程,缺乏思维的教案.
环节三:拓展应用.a、针对练习,巩固新知.针对例题类型,设计一组基本题.主要目的是面向全体,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技能技巧.b、拓展练习,发展能力.联系学生生活或变化例题特征,设计一组拓展题.拓展题要体现综合性、现实性、挑战性.题目不宜过多、过难,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不但拓展学生思维,更为以后教学做好铺垫.练习设计内容要精,具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文科主要通过拓展阅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比较鉴赏中得到审美熏陶.
环节四:归纳提升.a、反思收获.让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自己表现怎样,哪个小组或同学表现好,还有什么困惑等.b、教师激励.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行肯定,使每个学生都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后继学习的信心.然后布置适量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提升.板书设计突出学科特点,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