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与《核舟记》的考点是什么?我觉得自己复习古文不是很全面,请高人总结一下以上两篇古文的考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7:30:12
《活板》与《核舟记》的考点是什么?我觉得自己复习古文不是很全面,请高人总结一下以上两篇古文的考点,

《活板》与《核舟记》的考点是什么?我觉得自己复习古文不是很全面,请高人总结一下以上两篇古文的考点,
《活板》与《核舟记》的考点是什么?
我觉得自己复习古文不是很全面,请高人总结一下以上两篇古文的考点,

《活板》与《核舟记》的考点是什么?我觉得自己复习古文不是很全面,请高人总结一下以上两篇古文的考点,
《活板》练习测试
  http://www.5156edu.com/page/07-01-13/20174.html
  升shēng、薄bó、唇chún、和huò、炀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韵yùn、贮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从zòng 旋xuàn
  板印书籍(1),唐人尚未盛为之(2).五代(3)时始印五经(4),已后(5)典籍(6)皆为板本(7).
  庆历(8)中,有布衣(9)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⑩,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3)纸灰之类冒(14)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26)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7)所得,至今保藏.
  ①板印书籍:即用木板刻字印书.板印,雕版印书.板,通“版”
  ②盛为之:大规模地做(使用).之,指“板印书籍.”
  ③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
  ④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⑤已后:以后.已,通“以”.
  ⑥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
  ⑦板本:板印的本子.
  ⑧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⑨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⑩钱唇:铜钱的边缘.
  (11)印:印模.
  (12)令坚:使坚硬.
  (13)和(hu^):混合.
  (14)冒:蒙、盖.
  (15)范:框子.
  (16)持就火炀(y2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17)药:指上文所说的松脂、蜡等物.
  (18)字平如砥(d!):(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样平.
  (19)止:通"只".
  (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22)自:别自,另外.
  (23)具:准备好.
  (24)更(g5ng)互:交替,轮流.
  (25)就:完成.
  (26)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27)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28)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29)旋:随即,很快地.
  (30)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31)文理:纹理,质地.
  (32)兼:又.
  (33)不可取:拿不下来.
  (34)燔(f2n)土:就是上文所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燔:烧.指用火烧过的黏土字印.
  (35)讫(q@):终了,完毕.
  (36)殊不:一点也不.
  (37)为予群从(z#ng):被我的弟侄辈.群,众,诸.从,次于最亲的亲属,例如堂兄弟为从兄弟,侄为从子,伯叔父为从父.单说“从”,指比自己小的.为,被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办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
  【思想感情】
  文章详细介绍了毕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核舟记》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罔不(wǎng) 轩敞(xuān chǎng) 峨冠(é) 衣褶(zhě)
  矫首(jiǎo) 椎髻(zhuī jì) 壬戌(rén xū) 袒露(tǎn)
  器皿(mǐn) 箬篷(ruò) 黍米(shū) 糁之(sǎn)
  多髯(rán) 右趾(zhǐ) 虞山(yú) 篆章(zhuàn)
  2、形似字区别:http://www.chinese001.com/czyw/rjsyb/8njsc/jxsc/k23-14.jsp?lw_id=221.213.4.142.5295.2006.8717.9756.11.6696.6017.19.2036.568.2742.23.9625.54.3302.8.3870图片
  3、同音字辨析:
  4、解词:
  罔不因势象形(就着)
  尝贻余核舟一(曾经)
  盖大苏泛赤壁云(泛舟)
  中轩敞者为舱(高起)
  启窗而观(开启)
  石青糁之(涂)
  佛印居右(停留)
  东坡右手执卷端(拿)
  东坡现右足(露出)
  佛印绝类弥勒(极像)
  左襞挂念珠倚之(靠)
  右手攀右趾(扳着)
  为人五(刻)
  5、通假字: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
  6、多义词辨析:
  7、词类活用:
  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一、整体把握
  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本文题目末字“记”,系指文体而言.“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橹、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文章一开头向读者介绍民间雕刻艺人王叔远的精湛的技艺和核舟的内容后,便按顺序写核舟的长、高、船舱、船头、船尾、船背,最后对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字,进行统计,与开头相呼应,用赞誉王叔远鬼斧神工之绝技结束整篇文章,犹如一根丝线,串缀珠玉贝石而成整体.通篇四百多字,每个字的选择,就像这巧夺天工的核舟一样,精雕细琢.核舟是雕刻工艺品,直接给人以视觉感受.通过作者细腻而传神的描述,引起读者的想像,加深对核舟的视觉印象,完成了它独特的审美功能.本文意境深邃,想像丰富,对比巧妙.核舟形体之小和人、物之多;神态之活和情态之细;动中有静和静中有动;文字浅显和意境深邃等,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对比中显示雕刻艺术的精湛和诗意美.同时我们还要提到,雕刻艺人有着不凡的见识.我们知道苏东坡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问世以来,可说在文学史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其艺术成就之卓尔不群是有口皆碑的.但另一方面,它直接地显露出对整个人生的空漠之感,而黄鲁直一生仕途坎坷,哲宗绍圣年间,新党用事,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贬其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晚年卒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他们在政治上不得志,仕途上一片暗淡.为了逃避政治,必然要采取消极的“退隐”、“归田”、“远游”等手段,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他们必然会和皈依佛门的佛印和尚引为同调.所以,雕刻艺术家补充了《赤壁赋》中“客”的具体人物,其艺术想像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的确,《核舟记》把核舟雕刻升华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同时核舟又增强了《核舟记》的艺术魅力.
  三、《核舟记》赏析(隋树森)
  《核舟记》是一篇内容简明、充实,艺术性相当高的文章.作者通过描绘一个小小的核舟,说明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制作的工艺美术品达到了令人惊奇的艺术高度.文章的一些写法,很值得我们仔细体味和学习.
  王叔远大概是一个富有雅趣的人.他刻“大苏泛赤壁”,就从《赤壁赋》中摘取“山高月小”等脍炙人口的警句,组成对联,刻在篷窗上.他在船背上刻制作者的姓名,在姓名之下,又刻了自己的图章,而且用篆文,涂红色.又如船窗上的字用石青,题名的字用黑,图章的字用红,这都能显示出王叔远的雅趣和他对艺术创作的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文章把这些特点都仔细地记下来,就更能使读者领会核舟具有的浓厚艺术风趣.
  就文字来说,《核舟记》写得精练简洁,而对船上的那些情景,都能用文字说得清清楚楚.例如记船头、船尾五个人的位置以及他们的手足的姿势,写得多么有条有理,多么清楚.在用字造语方面,例如“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简直把核舟上的那几个人都写活了.《核舟记》不仅把船上的人和器物、文字的数目记下来,同时对他们的情况还作了不少的描述,可是作者所用的字,不过四百三十多个.作者把船尾上的两个舟子,刻画得十分生动,却只用了64个字,文笔何等干净利落!
  《核舟记》的结构完整,层次清楚.第1段,先介绍和赞扬奇巧人王叔远的技艺,并说王叔远赠给他一个核舟.第2段到第5段,接着第1段的末句,记核舟本身以及舟上的全部情景.其中第2段记核舟的大小和形状,第3段记船头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三个人的姿态和活动,第4段记船尾两个舟子的姿态和活动.3、4两段都以记人为主,作者写得特别用力气.第5段记王叔远在船背上所刻的题名.第6段,对核舟上所有的人和器物、文字作一番统计,再一次告诉读者,小小的核舟上,刻了这么多的东西.然后很自然地用了一句赞叹的话——“嘻,技亦灵怪矣哉!”结束全文.文章的层次很清楚,而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却又很紧密.各段的次序为什么这样排,它的理由相当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