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分析题2.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P3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回答下列问题:(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19:58:10
语文的分析题2.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P3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回答下列问题:(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语文的分析题2.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P3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回答下列问题:(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语文的分析题
2.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P35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回答下列问题: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3.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112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请回答:
A.这里写出了共叔段怎样的性格?
B.郑庄公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4.鲁迅小说《风波》的最后一段是:P266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请回答:
A.为什么说这个结尾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B.九斤老太的“康健”有何象征意义?
5.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P255
“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儿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为官作宦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是不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
请问答:
A.这段话是谁对谁说的?
B.这段话把矛头指向谁?
C.这段话表明说话人此刻有什么不满?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回答下列问题:P116
A这段话出自哪里?“子曰”的“子”指的是谁?
B孔子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思想境界?
4.阅读苏轼的《江城子》P89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 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苏轼属于哪个词派?这个词派的词的主要风格是什么?
B这首词反映了苏轼什么样的性格?

语文的分析题2.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P3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回答下列问题:(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1)对偶
2/(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3/(1)共叔段是个贪婪狂妄,愚昧无知的人物,他依仗姜氏对他的偏爱,自以为有恃无恐,野心勃勃,不断扩张,他所居京地的城墙违反当时制度的规定,又命西边,北边地区归自己管辖,庄公心怀杀机,但表面不动声色,让他在自取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愚昧狂妄的共叔段却以为庄公可欺,最后发动叛乱,很快被庄公击败.
3(2)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
4(1)其一:七斤仍受到相当的尊敬这与他在风波高潮中待遇正好相反、七斤曾被认为犯皇法,并且人的固七斤可能受惩罚而“觉及有些畅快”,这两种不同的情景,正说明农民对于究竟该不该剪发毫无认识,对于革命毫无所知.
其二,他们仍以传统的方式生活着,仍像九斤老太那样按照封建的旧观念平详判周围的一切甚至六斤也已裹起小脚,继续走七斤嫂与九斤老太的老路他们的生活世代相袭,如死水一潭.
其三,这种结果暗示了辛亥革命给这村落带来的影响只是像辫子风波那样,起一阵微澜,从而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变革农村、唤醒农民的重大问题.显然这一结尾,对于深化作品的主题起了重要作用.
(B)封建守旧思想的根深蒂固,和继续.
5(A)贾母对王夫人
(B)贾政
(C)打伤宝玉,不听贾母话
1(A)《论语》孔子所谓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4(A)豪放派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松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这些亦是无庸讳言的.
(B)1."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以"老夫" 自嘲,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2."天狼",喻指辽和西夏.此处用典,在做到言简意赅的同时,更能把读者的视野无限地扩展,让人产生无数的联想,生动形象,使文章更有张力.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整个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