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婴幼儿 > 教育资讯

特殊教育:请正确给孩子性别教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3:29:53 婴幼儿
特殊教育:请正确给孩子性别教育
特殊教育:请正确给孩子性别教育婴幼儿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性别的差异首先从生理上得以区别,但存在一种心理上的性别意识,例如GAY中的受,心里会觉得身体中困了一个女人,而LES中的T,会觉得身体中困了一个男人,他们都觉得灵魂放错了身体。天生的同性恋并不是没有,但大多数受或T的形成,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家长或者长辈对其的性别教育、引导出现了偏差。
家长把男孩当女孩养。在旧时,医疗条件不好,病弱的男孩会因为保平安的关系当成女孩养,老人家的说法是无常来勾魂的时候,会以为认错人,小男孩容易健康成长。在医疗水平有长足进步的现在,多少城市的父母还会记得这样的风俗?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让男孩子穿裙子,戴耳环,涂口红,当女孩一样培养,我觉得匪夷所思。
家长把女孩当男孩养比将男孩当女孩养多得多。在男权社会中,很多人认为女孩像男孩是好事,是棒,有出息。如果是特别容易受到外界评价影响的女孩被父母叫“儿子”叫大了,会有男性崇拜思维,会恨自己是女儿身,会有性别的自我厌恶,难以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认同,会看不起同性,喜欢穿着如男,行事如男,混在男人堆里等等,她们当然无法爱上跟自己“同一性”的男人,而会爱上与自己“异性”的女人,因为自我的性别定位决定了她们的情感和行事。一直被当成女孩养的男孩同理。
生什么不当什么养,小孩易受影响,被养育的小孩,自然将自己套入被引导的性别中,行为模式也趋于被引导的性别,女人像大多数男人行事,男人像大多数女人一样行事,他们都觉得自己就该这样,似乎天生如此,真的是天生么?
坚强,刚毅,积极,正义,拼搏,谦和,勇敢,独立,自信,竞争,自由,关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品质,不应该划分为男女性别特质的标准。不是说要变得优秀,必须像男人,或者必须像女人。无论养男孩还是女孩,都要告诉他们要独立,要强大起来,追求所有美好的人类品质。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不是物质,而是健全的人格,进取的心态,快乐的心境,宽广的眼界。所以,对待孩子的态度很重要,不要给他们错误的暗示和错误的示范。
请关注孩子的社交环境
还有一种成因是成长过程中发生了性心理受创的事件,例如被引诱、猥亵和侵犯。青春期的男孩女孩的性心理还没有成型,被不小心诱导就容易走向同的道路,如果早恋的对象是较为年长已经定型的的同性恋,基本上性心理也会向同发展;《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年幼被太监侵犯,感觉到自己的柔弱,会自卑怯懦,会仰慕强大的力量、渴望受到那种力量的保护,所以会爱上师兄那种很有男性气概的男性;而一部台湾影片(似乎是孽子?我已经不记得名字了)中,一个少女在年幼被侵犯,十分厌恶身为女性的柔弱,渴望像男人一样有力量,也走向同的道路。在第一个帖子中,那数个被猥亵的男童,无疑经历了重大的性心理创伤事件,所以人们才担心孩子的性取向会发生转变。
关注好孩子的社交环境,男孩子不是混在男人堆里就是安全,女孩子不是混在女人堆里就安全。防止小孩被不良引诱和侵犯,真的是父母的职责,否则事后再去追悔也弥补不了小孩的心灵创伤。现在社会环境那么复杂,家长们,你知道你的孩子在跟谁聊天,进了什么群?上了什么网么?如果第一个帖子中被侵犯的男童的家长能早点关注孩子的社交圈,也许就能在伤害发生前制止。但是世界上,“如果”只是事情发生后的假设和警醒。
请给孩子完整良好的成长氛围
以前看过一篇科技文章,很多鱼具有“性逆转”的特性。一群雌鱼中,如果缺少雄鱼,会有一条强壮的雌鱼慢慢转变为雄鱼,担负好保护好其他雌性的责任。在一些调查和案例中,一些农村多女孩没有男孩、或者小弟弟十分年幼的家庭,父母没有文化,或十分重男轻女,或老实软弱,一群女孩子在外被其他有男孩的家庭欺负,姐妹中就会出现一个出来打架斗殴的女孩,像男孩一样行事,像男孩一样作风,目的是为了保护好自己身后的姐妹,这种女孩成长起来也容易产生性别认同障碍,因为她的性别意识一直定位在男性,男性是强者,女人是弱者→自己要做强者,要保护女人→我是强者,我要做男人→我是男人,被困在女人的身体里。还有一些重男轻女、有男有女的农村家庭,母亲只关注男孩,缺乏母亲关爱的女孩子很容易在长大后迷恋女性的乳房,以弥补成长期母爱的缺失。在这样的事件中,如果不是父母保护角色的缺失,对孩子照顾不周,这样彪悍的产生性别认同障碍的女孩就不会出现。
在天涯论坛中,曾经有一个受写自己如何在成长路上成为一个受的故事:自幼单亲家庭,母亲强势脾气火爆,生活不如意就揍孩子,让他十分厌恶女性,同时父亲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失,让他开始寻求年长男性的温暖和疼爱,弥补自己的幼年的心理遗憾。在加拿大分尸案中的受害者林俊,据某些爆料说也是单亲,小时候母亲强势脾气火爆,他经常被揍。同样,也有女孩成长在只有父亲的单亲家庭,从小缺乏母爱,长大后自然会寻求女性的温暖寻求幼年的心理补偿。许多同的产生跟家庭成员角色的缺失,以及家庭温暖的缺失有关。如果你是一个带着女孩的单亲父亲,或者是一个带着男孩的单亲母亲,想过如何给孩子完整和良好的成长氛围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选择的道路。相对于大多数主流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一些小众的生活方式和道路还是比较艰难的。对于一些天生的或者因为后来种种原因已经坚定自己道路的人我表示尊重,只要不危害社会,不妨碍他人的生活方式谁也没有权利去干涉。但在绝大多数孩子还是陶胚,还没有定型的时候,身为家长的你,是否应该想想如何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保护好他们,让他们的未来走得更顺畅一些呢?婴幼儿